1. 落日延時攝影濾鏡
在拍攝日出日落時使用比較多的是中灰漸變?yōu)V鏡(GND),用于平衡天空地面的大光比場景,并且漸變?yōu)V鏡分為“軟漸變”與“硬漸變”前者多使用于天際線與地面結(jié)合處不規(guī)則的情況(例如山巒,建筑等)后者多使用于天際線與地面結(jié)合處基本呈直線的情況(例如海平面,平直的草原等),同時,漸變鏡還分有各種系數(shù)值,例如:0.6 0.9 1.2 1.5,系數(shù)越大,減光效部分效果越強。此外還有一種比較特殊的“反向中灰漸變”(RGND),灰色部分在鏡片黑白交界得地方,灰色從中間向邊上漸變(中間向下也會有一小段漸變,使天地銜接更自然)。
除了了漸變鏡,如果遇到云彩流動的場景,個人建議還可以再加一塊合適系數(shù)的“減光鏡”(ND)配合使用,以拉出云彩動感效果,使整個畫面更具沖擊力。
現(xiàn)在由于后期軟件的快速發(fā)展,很多效果也都可以通過PS及LR來實現(xiàn),例如漸變鏡,后期是可以通過平衡光比功能來實現(xiàn)的,技法上還可以通過前期包圍曝光,后期HDR來實現(xiàn);減光鏡可以通過前期拍攝多張照片,后期利用堆棧來實現(xiàn);唯一沒法達到較好效果后期的應(yīng)該只有CPL濾鏡,即便現(xiàn)在后期軟件掛件中已包含此功能,但親測過覺得不是那么自然。
綜上所述,樓主如果預算充足,也不嫌麻煩并想充分享受拍攝過程的樂趣,以上幾種濾鏡都是可以購買來玩玩的(要買就一定要買好的,否則偏色嚴重,還不如不買),如果預算有限,不想麻煩又后期技術(shù)過硬,是可以通過后期來實現(xiàn)表現(xiàn)需求的。個人的一些愚見,望對樓主有所參考!
2. 落日延時攝影一般拍多久
拍攝云朵也分2種.一種就是大白天拍攝.光線穩(wěn)定.那就可以M檔直接固定快門 光圈 ISO .把自動對焦關(guān)掉.就可以直接扔那里拍了.第二種就是拍日出 日落轉(zhuǎn)夜晚 黃昏轉(zhuǎn)夜晚這種.這種情況下可以用M檔也可以用A檔.只不過M檔就需要調(diào)整曝光 而A檔就可以直接扔那里去拍.后期的話LR+LRT+AE. 大概就是這樣,你試試吧!
3. 落日延時攝影作品
延時攝影延時設(shè)置
快速移動的云:2秒
緩慢移動的云:10秒
太陽橫跨天空:20-30秒
劃過天空的星星:20-60秒
日落特寫:2-5秒
人群:2-3秒
植物生長:2分鐘
影子穿過地面:10-20秒
大范圍移動:10-20秒
4. 落日延時攝影素材
【使用漸變?yōu)V鏡】 在戶外拍攝時,天空與地面的光差很多時都相當之大。由于相機感光組件的寬容度有限,在這種情況下就不能拍到天空、地面都同時曝光正常的照片。
要天空曝光準確,地面就會曝光不足而變成一片瘀黑;要地面曝光準確,又會使天空曝光過度而變成死白一片。
尤其是在多云、日出日落等時候,這個光差問題便更加嚴重。
這時只要加上漸層減光濾鏡,將減光的一邊向上,天空的光度便會減低,而地面的光度則沒有影響,天空與地面的光差得以減低,令照片中天空與地面的層次都能夠完全重現(xiàn)。
5. 落日延時攝影軟件
1.
-打開“延時攝影”模式
2.
-略降低“曝光”度 因為日出前后的光線一暗一明,為避免太陽逐漸升起后,畫面整體過曝光,所以在點擊拍攝按鈕前,先略降低畫面“曝光”。 1)打開延時后,視頻自動曝光,畫面偏亮 2)手動點擊屏幕偏亮位置,然后向下...
3.
-保證拍攝的穩(wěn)定: 這點很關(guān)鍵,拍攝期間如果手機有輕微抖動,最終播放時都會看出來。 就像小月這次在過街天橋拍延時日出
6. 落日延時攝影背景音樂
秋日余輝-Jonathan Everist
7. 落日延時攝影太陽過爆
延時攝影由于拍攝時間較長可能導致不能快速恢復初始值,長時間逆光對相機的傳感器有一定的傷害
8. 延時攝影 落日
需要加濾光片,或者調(diào)整曝光補償,減小EV值。你用相機直接拍太陽是很危險的行為,高熱聚焦在相機上,很容易灼傷眼睛或者感光材料。需要買減光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