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徠卡q調焦
自動對焦與手動對焦的切換
很多剛玩徠卡Q的朋友,想從自動擋(AF)上切換到手動擋(MF),擰對焦環(huán)時,總是擰不懂,其實在鏡頭底部半月環(huán)上,徠卡設置了一個小小的機關,半月環(huán)邊上有個小卡扣,按下去就能輕松的從AF切換到MF 了,如果從MF向AF切換,同樣按著半月環(huán)的卡扣,向回旋轉到AF上即可。
2、遮光罩的安裝
拿到相機后,相機和遮光罩是分開的,安裝時需要把鏡頭前面的鏡頭環(huán)擰下來(這個環(huán)第一次有點難擰,需要找巧勁),裝上遮光罩時要到最后一點需要用力擰一下,把遮光罩擰平即可。
3、對焦點的移動
拍攝時如果把對焦方式設置單點對焦(焦段在正中間),想移動對焦點話,可以直接按相機右邊的十字鍵,快速的調整對焦點,方便實用。
5、OIS相機防抖
OIS相機防抖功能是通過鏡頭的浮動透鏡來糾正“光軸偏移”,在一次徠卡接受采訪時說徠卡Q的OIS可以關掉,因為比較費電,可以通過提高ISO來保證快門速度。
6JPEG像素設置
在徠卡Q的JPEG像素設置中有四檔設置,沒一檔中有三個數(shù)字,這三個數(shù)字對應的是28mm、35mm、50mm拍出來的照片解析度。
7、快門聲效設置
徠卡Q的快門是模擬出來的快門聲,如果在菜單里把快門聲效打開,則模擬出喀嚓的聲響,關閉之后,幾乎聽不到快門聲音(出廠默認是關閉)很適合街拍。
8、變焦/鎖定按鈕設置
這個按鈕在拇指旁邊,出廠設置是切換焦距的。比如這樣
28mm、35mm、50mm這三個焦段切換(菜單里稱為數(shù)碼變焦)。
2. 徠卡q拍視頻怎么調對焦
我覺得有必要先給LZ說清楚,這是個很糾結的事情,而且是不可逆的。
徠卡鏡頭調整阻尼需要拆鏡頭,換對焦組三頭螺紋的阻尼油。鏡頭有專用的光學阻尼油,用錯阻尼油很容易磨損三頭螺紋(0.5MM的螺紋,缺乏潤滑只要擰幾下鏡頭就磨損了),一般建議第三方阻尼油為日本信越,一定要原裝的,不能用水狀要用膏狀,水狀會流失且污染鏡片。徠卡的阻尼手感號稱全球最好,徠卡的阻尼油阻尼系數(shù)是根據(jù)鏡頭調配的,且從不對外銷售阻尼油,更換之后就無法換回來了。對于懂行的用戶,一摸就知道你這個鏡頭是不是原廠阻尼,不是原廠阻尼肯定是鏡頭拆開過的,開過的徠卡鏡頭至少折價30%,望LZ三思。
3. 徠卡q 定焦
X Vario T這造型就是不像徠卡 x定焦,成像還不錯,就是不方便,特別是旅游 xv變焦頭,方便拍攝,但光圈小了一點 M系光是機身三萬以下都別想 Q不錯,水貨三萬左右 徠卡的機都要磨合,剛到手不會用可能拍得還比不上日系幾千塊的卡片機
4. 徠卡q自動對焦模式不可選擇
方法一:單眼對焦。最常用的,特別是用過單反的都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方法二:雙眼對焦。對,右眼睛看取景器,左眼向前看。能判斷自己在哪里,對方在哪里,整個環(huán)境要去哪里,將要有什么進入取景框,將要有什么走出取景框。方法三:三眼對焦。我最喜歡和常用的對焦方式。把景深標尺指到3米,徠卡M正掛在肚臍眼上。一雙眼睛負責偵查,肚臍眼負責定位,俗稱三只眼對焦。
5. 徠卡q對焦點大小
徠卡Q不算微單,應該算不可更換鏡頭的全畫幅相機(不是微單,不是單反,硬要說是DC也成,不過我不認為它是DC)。徠卡Q的直接對標對手應該是索尼RX1R,同樣是不可更換鏡頭的全畫幅相機。
像素:徠卡Q是2400萬像素全畫幅相機,與RX1R的2400萬像素同一個級別。
對焦:兩者都是EVF+LCD取景,同樣支持自動對焦和手動對焦,不過手動對焦的手感徠卡Q比RX1R強很多,徠卡鏡頭的手感那是許多玩家津津樂道的話題。
連拍:徠卡Q是10fps,RX1R是10fps,徠卡Q強一倍。
感光度:徠卡Q是ISO50000,RX1R是ISO25600,雖然超過ISO6400之后沒什么LUAN用,但也是技術進步。
快門速度:都是1/2000
最大光圈:徠卡Q是F1.7,RX1R是F2,徠卡Q大了半檔光圈,意味著弱光環(huán)境使用更方便。
鏡頭:徠卡Q是Summilux 28mm f/1.7 ASPH鏡頭,最大光圈F1.7;RX1R用的是蔡司Sonnar 35mm f/2.0,兩者都用了非球鏡片,徠卡Q在廣角和最大光圈上比RX1R大了整整一檔。一個28一個35焦段不同很難說哪個更好,但如果是同一焦段按照以上的參數(shù),徠卡Q輾壓RX1R沒懸念。另外Summilux系列是徠卡最高級的鏡頭系列,特點是大光圈高解析超強焦外,而Sonnar結構也是蔡司的看家本領,特點是近距離成像優(yōu)秀,焦外柔和。
材質:徠卡Q如果按照徠卡的德性應該是黃銅機身,RX1R則是鋁鎂合金,誰更好不用說了。
做工:徠卡Q德國原廠,RX1R泰國產(chǎn)零件日本組裝,德國車和日本車的區(qū)別,你懂的
成像:徠卡Q延續(xù)了徠卡一貫的風格,傳統(tǒng)的德系相機成像;而RX1R則是蔡司風格的鏡頭+索尼風格的成像,屬于日系風格里偏一點德系的味道。
6. 徠卡q自動對焦怎么調
拍攝什么東西的設置都不一樣
1、 拍靜止的小東西的特寫,如花、鳥、蟲:
用Av檔,光圈最好在f5.6或以下,焦距最好50以上,盡量在1m以內(nèi)拍攝,使背景虛化!
光線好的話,iso100,光線不好的話,iso最好400以內(nèi)。
2、拍人:基本都是使用較大的光圈(f5.6以內(nèi))、50mm以上的焦距,拍攝距離視全身、半身、大頭照而定,使背景虛化,使用Av檔!
光線好,iso100,光線不好,iso400以內(nèi)。
3、拍夜景:上三腳架,Av檔,自定義白平衡或白熾燈,f8以上的光圈,小光圈可以使燈光出景
光的效果,使用反光板預升功能,減少按快門后,反光板抬起引起的機震;并用背帶上的那個
方蓋子,蓋住取景器,以免雜光從后面進入影響畫質;iso200以內(nèi),盡量使曝光時間加長,這樣
可以使一些無意走過的人從畫面消失,不留下痕跡,凈化場景!
4、拍運行的東西:光線好的情況:Av檔,光圈大小酌情處理;使用f8以上的光圈得到大景深效果,
使用小光圈得到淺景深的效果;想拍很有動感的效果,可以使用Tv檔,快門1/30左右,對焦按快
門的同時,鏡頭以合適的速追著對象移動,會出很動感的效果!
5、拍流水或噴泉:使用Tv檔,1/50左右的快門速度,可以拍出緞子的效果,如果使用太快的快
門,噴泉拍出來就都是不連續(xù)的水滴了!
6、夜間人像留影:上三腳架,調節(jié)白平衡,自動或自定義白平衡;iso100-400;Av檔,光圈f8左
右,使用慢速同步閃光,后簾閃光模式;此時,閃光燈會閃兩次,按下快門閃一次,曝光結束前
會再閃一次,所以在閃兩次前,人不要離開。
7. 徠卡q手動對焦
經(jīng)典的外觀,高端大氣上檔次,鏡頭特有的方形遮光罩讓您秒殺周邊一切日本圓形遮光罩的單反. 操控簡單,實用,便捷,重量適中,有質感又不失輕便. 功能從經(jīng)典的手動對焦,到最新的觸屏對焦快門及WIFI,無一落下.徠卡相機的確與眾不同,做工特別精致,操作非常人性化。
8. 徠卡q模式
徠卡Q,是徠卡機器里面,上手最快的機器!也是眾多品牌便攜式相機中,受關注度頗高的一款全畫幅相機!眾多影友,有不適應徠卡的純手動對焦,都先入手徠卡Q,以練手。
還有一些影友,手邊器材眾多,就買徠卡Q,作為隨身機器用。
拋去品牌,Q的使用情況,反饋而來的是玩家不滿足于28焦段了, 可見徠卡Q機身性能 出片都非常出色,是否出后繼版本,這個不得而知。但是新手入手徠卡Q絕對超值!換算一下 徠卡全畫幅的底+28f1.7的鏡頭這個是分開賣 怎么著也得4萬以上吧,合在一起 竟折半價了! 這樣的優(yōu)惠足以新手入門!
使用功能上,主流功能 視頻,防抖,高速對焦,10張連拍 還有WiFi傳輸, 還有Q保持著徠卡近乎完美的做工,對攝影本質的極致追求,徠卡Q不輸同類型的任何機器! 眾博徠卡店!
9. 徠卡q最近對焦距離
鏡頭最外圈標注有黃色A,以及白字1.7、2、2.8、4、5.6等等,表示的是光圈的大小,轉動光圈環(huán)使這些數(shù)字對準最前面的小白點,則代表當前的光圈值。
后面黃字標準的0.6、0.7、0.8等代表正常攝影的焦距,意思是正常模式下最近對焦距離為60CM,最遠距離為無窮遠,自動模式下不用管,手動模式下轉動對焦環(huán),這些數(shù)字對標鏡頭對焦點所在的距離,后面白字0.17、0.2、0.25等等代表近攝模式下的焦距,意思是近攝模式下最近對焦距離為17CM,讀數(shù)與上面正常模式下一樣。
再后面的很多豎線并且兩邊對稱的4、8、11、16等白字和白線,則是景深表。數(shù)字部分代表光圈值,左右相同數(shù)字之間的白線,則是景深范圍,位置剛好對應對焦環(huán)上的焦距數(shù)字,例如光圈是F4的時候,則看景深表左右兩個數(shù)字4所對應的白線,位于兩段白線之間的對焦環(huán)上的數(shù)字,則是景深數(shù)字,代表在這個對焦距離內(nèi),拍攝的景物都是清晰的。
10. 徠卡q2焦距
徠卡拍照口訣,變焦基本靠走,對焦基本靠扭,遮光基本靠手,虛化基本靠抖,測光基本靠瞅,防抖基本靠肘,除塵基本靠口,模特基本靠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