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景深的光圈值
景深是指可以清晰成像的空間距離。比如拍人物時使用淺景深,那人物的背景是模糊的,景深越淺,清晰的范圍就越小。如果適用大景深拍人像,則前后背景都會很清楚。景深和光圈、焦距有很大關(guān)系。在同焦距下,光圈越大,景深越淺,焦外越模糊,反之也是。在一個光圈下,焦距越長,景深越淺。但是對于大多數(shù)非恒定光圈頭來說,焦距變化可能會影響光圈值(比如18-105mmf3.5-5.6vr鏡頭,在18mm廣角端,光圈最大可以開到f3.5,但在105mm長焦端,光圈最大只能開到5.6;對于24-70mmf2.8這樣的鏡頭,在24mm-70mm全焦段都可以保持f2.8這樣的大光圈,所以很貴)。光圈簡單理解就是透光量,以f+數(shù)字來表示,f1.4、f1.8、f2.0、f8、f22這一串光圈越來越小。
小光圈一般用于大景深的風(fēng)景拍攝,或需要延長曝光時間的拍攝(比如拍流水)廣角鏡頭可以拍更大的范圍,主要用于風(fēng)景拍攝。
長焦鏡頭可以拍更遠的人、物,構(gòu)圖上可以壓縮空間,適合人物拍攝和捕捉遠處風(fēng)景。200或300mm以上的長焦普通愛好者就很少用到了。
2. 更大景深效果光圈值
大光圈應(yīng)用技巧。
1、如何選擇光圈
新手在在購買鏡頭時總有一個疑惑,光圈是不是越大越好呢?事實上,鏡頭光圈越大,鏡頭內(nèi)部進入的光線也就越多,相機的曝光時間也就越短,而且和小光圈相比大光圈還有更好的背景虛化效果,這樣的拍攝方法可以讓影像主體更突出,整體更簡潔。而且光圈參數(shù)越大的鏡頭拍攝出來的照片背景虛化效果及景深效果也就更直觀明顯一些,另外相比同類鏡頭,光圈更大的鏡頭通光量也就更多,在光線不好的情況下同樣可以拍攝出精彩的影像。所以,在預(yù)算情況允許的情況下,盡量選擇一支光圈更大的鏡頭吧。
2、怎么設(shè)置鏡頭的最佳光圈
一般來說是這支鏡頭最大光圈值縮小1—2檔,就是鏡頭的f/4至f/8的這個范圍。鏡頭的最佳光圈是這支鏡頭像差與衍射現(xiàn)象影響的最佳平衡點,使用最佳光圈值拍照可以得到成像質(zhì)量最佳的影像。
3、怎么通過光圈控制景深
景深直接反應(yīng)出一張照片的縱深感,最常見的利用方法就是人像拍攝,背景虛化了,人物就自然而然地突出了。一般情況下,我們都會考慮通過光圈來控制景深。但是景深絕不止光圈一個因素決定。除了光圈,我們還需要選擇用焦距控制景深。景深實際上跟光圈、焦距和拍攝距離都有關(guān)系。光圈值越大,景深越大;焦距越長,景深越淺;拍攝距離越小,景深越小。
4、光圈優(yōu)先模式有什么用
使用光圈優(yōu)先模式相機運作時會先確定鏡頭的光圈值,再進行其他工作。這樣的模式可以讓新手自主調(diào)節(jié)光圈大小,然后由相機自動 根據(jù)當時的拍攝條件還和設(shè)定的光圈值來確定一個適合的快門速度,實現(xiàn)更準確的拍攝效果。在你還無法考慮太多因素對影像的影響時,可以采用光圈優(yōu)先模式,這樣一來你只要確定拍攝的主體是什么,背景要虛化的程度即可,這些因素只和相機光圈的大小有關(guān)系(在不更換鏡頭的情況下)。
5、光圈與快門如何配合
光圈與快門的主要作用都是為了控制相機的曝光量,不同的是光圈還會影響相機的景深效果,而相機的快門會影響照片的成像質(zhì)量。其中光圈越大,景深越短曝光量越大;光圈越小,景深越長曝光量越小。而相機的快門速度越慢,曝光量越大;速度越快,曝光量越小,也就是說相機的快門速度越快,就越能拍攝出物體的清晰程度。實際拍攝時,需要靠光圈與快門的配合才能實現(xiàn)最佳效果。
6、光圈優(yōu)先和快門優(yōu)先哪種好
這兩種模式完全不能直觀比較,要根據(jù)拍攝題材來決定。建議相對靜態(tài),注重景深影響的情況使用光圈優(yōu)先;運動題材、抓拍題材使用快門優(yōu)先。
7、鏡頭光圈對取景器的影響
其實鏡頭的光圈對于取景器的影響很明顯,使用大光圈的鏡頭的時候取景器會更明亮更容易觀察。因為除了相機進行拍攝或者測試景深的時候,相機鏡頭都是以當前使用的鏡頭光圈值向相機內(nèi)送光的。所以大光圈值在明亮的場景拍攝時取景器內(nèi)視野更明亮,在光線條件不佳的時候也更可以得到較好的取景效果。
3. 光圈大 景深
縮光圈對人像攝影來說是一個糾結(jié)的活兒。一般人像鏡頭一般是50mm-135mm,光圈F2以上,F(xiàn)1.4基本是頂級全畫幅人像鏡頭的標配(大白炮拍人像的土豪請輕噴),其目的在于淺景深虛化,但從光學(xué)角度來看入瞳徑越大、像場越大,色差(紫邊和照片整體發(fā)色)、像散(虛化背景雜亂)、球差(虛化二線性)等主要對人像主題產(chǎn)生負面影響的像差就越大,但相對的,以當下審美來看,大光圈下從中心到邊緣分辨率逐步降低、暗角明顯(哪怕接近95mm口徑的適馬FE 85ART全開也有1.7EV左右的暗角)等光學(xué)設(shè)計缺陷,在人像主題下反倒有一定的“氛圍”增益,所以縮小光圈在人像主題下的意義是純光學(xué)的,但這個主題恰恰又是最主觀的。
4. 光圈值越大景深
光圈大小的區(qū)別
01
光圈越大意味著進光的量越多,畫面會比較亮但焦平面會越窄,主體背景的虛化就越大;它的進光量會越少,畫面會比較暗,但焦平面會越寬,主體前后就會越清晰,這也是光圈大小的區(qū)別最明顯的一點,反應(yīng)在照片上的區(qū)別如下:
02
一、小光圈拍攝的效果
03
1、景深變深,對焦主體以外的背景或前景不容易變模糊,可以保持清晰。
04
2、.減少光線進入,讓你可以放慢快門,捕捉時間,例子有拍攝流水、車軌、星軌、光影涂鴉等;
05
3、讓光點變成散射狀,即是光芒;
06
二、大光圈拍攝的效果
07
1、景深變淺:這是大光圈其中一個很有用的用處 - 景深變淺,讓對焦的主體從背景突顯出來;
08
2、于同一快門時間下,大光圈可以讓更多光線進入相機,從而令曝光增加,相片變亮;
09
3、凝固時間:因為進入的光線增加,快門可以變更快,令飛快移動的物件可以「凝固」下來。
光圈越大越亮嗎
01
理論上來說是這樣的,光圈越大,進光量越大,畫面越亮的前提是快門值不變的情況下。但如果曝光時間不同的話,亮度就會受到影響。
光圈太大缺點
01
光圈大景深小、這是大家都知道的,所以很可能你對焦稍有不慎 焦點就容易跑到前面或者后面,導(dǎo)致焦點不實!這樣的圖片往往都是無法挽救的!所以慎用大光圈為妙。
5. 光圈數(shù)值大小與景深的關(guān)系
(1)、鏡頭光圈:
光圈越大,景深越?。还馊υ叫?,景深越大;
(2)、鏡頭焦距
鏡頭焦距越長,景深越??;焦距越短,景深越大;
(3)、拍攝距離
距離越遠,景深越大;距離越近,景深越小。景深的大小,首先與鏡頭焦距有關(guān),焦距長的鏡頭,景深小,焦距短的鏡頭景深大。其次,景深與光圈有關(guān),光圈越?。〝?shù)值越大,例如f16的光圈比f11的光圈?。吧罹驮酱?;光圈越大(數(shù)值越小,例如f2.8的光圈大于f5.6)景深就越小。
6. 光圈值大小與景深
景深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維度的概念。景深是光學(xué)影像方面的概念,是指攝影機拍攝畫面中的清晰范圍。不同的鏡頭光圈值除了控制進光量的大小還能控制以焦平面為中點的清晰范圍。
微距是鏡頭性能設(shè)計方面的概念,是指可以近距離對焦并拍攝微觀世界的鏡頭。微距,顧名思義,是超近距離。常規(guī)鏡頭是不能在較近距離完成合焦的,就比如你把手指放在距離眼睛一厘米的地方就無法看清皮膚細節(jié)一樣。但微距鏡頭可以突破常規(guī)的最近對焦距離完成合焦,拍攝微小景物的細節(jié),比如昆蟲復(fù)眼的紋理。
7. 光圈大景深淺
光圈大的作用:
一個是增大通光量
第二個就是縮小景深
當然,還有個比較隱藏的影響,就是畫質(zhì),在后面會論及。
先來談?wù)勍ü饬?/p>
因為標注的F數(shù)值實際上和光圈孔半徑的倒數(shù)成正比而鏡頭的通光量又和孔的面積成正比(好復(fù)雜)所以換算下來就是F值每增大1.4(即
),通光量增加一倍。通常F值順序如下(一個等比數(shù)列)1 ,1.4,2,2.8,4 ,5.6,8,11,16,22,32 ...... 以上每級通光量減小一半。
現(xiàn)在就很清楚了,F(xiàn)4比F5.6光圈大一級,單位時間的通光量大一倍,即在曝光量相同的前提下,采用F4比采用F5.6,快門速度可以快一倍。換句話說,F(xiàn)4,1/125' = F5.6 1/60' 這樣看起來,大光圈的作用就很明顯。比如拍舞臺模特,光線不足,這時候同樣焦距下,sony F717的F2.4(長焦端)能夠比普通家用機的長焦端F4.8快門快4倍左右,這樣因為快門慢導(dǎo)致的糊片幾率當然大大縮小了。
再來談?wù)劸吧?/p>
所謂景深,簡單的說可以理解為照片中清晰的那部分距離范圍。你拍照時候,以對準焦的那個物體為中心,離它距離前X米,后X米那的東西都是清楚的這個X就可以簡單的理解為景深,X越大,景深越深,反之亦然。大家都看過那些經(jīng)典的人物片子,除了主體人物是清晰的以外,比主體近和遠的東西都有一定的模糊,這樣你一眼就會把注意力集中在主體上。沒錯,這就是利用大光圈造成淺景深的例子。同一個鏡頭,在焦距不變的情況下,光圈越大,景深就越淺。同樣以F717為例,長焦端F2.4和F8的背景虛化有天壤之別。前者可以把你從茫茫人海里“抓”出來,后者可能就要費半天勁了,除非你是美女。
ok,從上面的討論看來,光圈大是很有好處的。那為什么DC廠家不把光圈做的越大越好呢?
首先,得考慮成本。光圈大到一定程度,就必須要擴大鏡頭的口徑,以追求更大的通光可能鏡頭是一分錢一分貨的東西,72mm口徑就比52mm的貴。為什么大多數(shù)長焦機(F3.X)比家用機的長焦端光圈(F4.9甚至5.X)大?因為長焦機都是口徑巨大的大炮,自然和家用機那個小鏡頭相提并論,當然,價格差也擺在那里。
第二,光圈做大并不意味著畫質(zhì)上升。玩過攝影的都知道,同一個鏡頭畫質(zhì)最好的往往不是在大光圈,而是在最大光圈收縮3-4級情況下。所以對于大多數(shù)消費DC,大光圈下的圖像質(zhì)量都不如中等光圈。
第三,景深淺并不是什么時候都需要。大光圈意味著對焦必須非常準確,否則稍有對錯很容易就把主體拍糊掉。一個極端的例子就是傳統(tǒng)膠片傻瓜機,那玩意都是利用小光圈下的超焦距,根本無需對焦(因為此時景深長,從1.5M到無限遠都是近似清晰的),比需要調(diào)焦對焦的機器方便的多--用家用機不就圖個方便?
第四,廣角端做到F2.8的光圈并不難,但長焦端要做到F3以上就很不容易了。這個可以有個直觀的理解,一個長筒望遠鏡的進光量當然不能和眼鏡比,對吧?所以有全程F2.8光圈的鏡頭很少。
ok,因為上面的諸多考慮,現(xiàn)在的數(shù)碼相機廠商大多把3倍光學(xué)變焦家用機的光圈設(shè)定在F2.8-F4.8就是在成本和性能之間取平均的緣故。
結(jié)論一:大光圈有利有弊。
上面談過了大光圈,下面來談?wù)勑」馊Φ膯栴}。小光圈有啥問題?在我看來,目前大多數(shù)家用機的問題并不是最大光圈不夠大而是最小光圈不夠??!
首先來看看小光圈有什么用。
小光圈,和上面大光圈對應(yīng)的,就意味著進光量小,景深深。景深淺用來拍人物,那景深深呢?用來拍風(fēng)景用。小光圈不但能創(chuàng)造深景深效果,讓風(fēng)景全部處于清晰段,而且能夠產(chǎn)生一種通透的效應(yīng),同時也比較有層次感(相對而言,因為家用機的層次感始終是個軟肋)。
進光量小也是有特殊用途的。典型例子是拍瀑布和夜景。瀑布有兩種拍法,要凝固瀑布的流動,清楚的看透水滴自然是大光圈+短快門,但要創(chuàng)造那種象拂塵一樣的水線流動效果,就必須要盡量拉長快門時間(1/2秒或更慢)這時候就需要小光圈了。用canon A系列拍過瀑布的都有體會,F(xiàn)8對于白天的瀑布還是太大了,如果強行降快門速度勢必造成過曝。這時候就覺得,如果有一個F26的光圈就好了。
當然,這是近乎開玩笑,消費機器最小的光圈也就是F11左右,因為CCD大小比傳統(tǒng)135膠片小很多,所以相應(yīng)的光圈孔徑也小很多,能做到F11已經(jīng)相當不容易了。
目前的DC,不僅僅消費機,就連大多數(shù)半專業(yè)機也是最小F8這大大限制了DC在夜景和動態(tài)攝影方面的發(fā)揮。
值得注意的是,廣角端和長焦端不但最大光圈不同,最小光圈往往也是有差別的。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柯達的6340,這個施奈德認證鏡頭在廣角端可以有F2.2的大光圈,但最小卻只能到F5.6。架上三角架拍夜景的時候就知道有多痛苦了....... 人家A70好歹還能到F8呢......
更倒霉的是,新出的7440廣角端最大光圈收縮到了F2.8,最小光圈還是F5.6,優(yōu)點去了,缺點還在。
結(jié)論二:最小光圈值得注意,尤其是廣角端最小光圈。
大光圈對手機拍照的作用
大光圈除了可以帶來更大的景深和背景虛化效果之外,還是提升相機的快門速度。手持手機拍照的安全快門一般在1/30秒左右,如果低于這個速度,即使拍攝靜止的物體也有可能出現(xiàn)模糊。而在拍攝夜景的時候,為了保證最低的快門速度,手機會自動提高ISO感光度,導(dǎo)致畫面上出現(xiàn)很多噪點。
如果手機的光圈夠大,同樣的快門速度下CMOS能夠獲得的光線也就越多,反之就可以用更高速的快門來防止畫面抖動。所以在拍攝運動的場景,或者環(huán)境光線較差的時候,大光圈鏡頭比小光圈鏡頭更有優(yōu)勢。而在拍攝人物靜物的時候,大光圈也可以帶來接近單反的背景虛化效果。
所以智能手機的攝像頭光圈肯定是越大越好。今年備受好評的三星S7/S7 Edge就擁有F/1.7的超大光圈攝像頭,這也是該機的最大賣點之一。目前國產(chǎn)智能手機的光圈普遍在F/2.0左右,能夠低于這個數(shù)值的國產(chǎn)手機非常少見。而即將到來的OPPO R9s與索尼合作,搭載了IMX398感光元件,在維持1600萬像素的同時,光圈提升至F/1.7,這也是目前智能手機攝像頭所能夠達到的最大光圈。
除了擁有F/1.7超大光圈之外,OPPO和索尼還聯(lián)手研發(fā)了雙核對焦技術(shù),讓OPPO R9s的拍照對焦速度更快,拍攝的照片更加明亮、清晰。雖然OPPO R9s尚未發(fā)布,但是從目前公布的參數(shù)來看,單單是F/1.7的光圈值就足夠讓廣大攝影愛好者期待了。
大光圈是攝像機的鏡頭,一般定位都在專業(yè)或準專業(yè)級上,其做工也要比一般的鏡頭要好得多。在畫幅相同的情況下,同一級別的光圈(無論是牛頭還是狗頭)在相同條件下,其通光量相當,景深也基本相同。
光圈本身是一個確實存在的光學(xué)器件,一般在鏡頭組里,是鏡頭的一部分。一般由數(shù)片卷葉型金屬片構(gòu)成,中間形成一個大小可調(diào)的孔,通過金屬葉片的轉(zhuǎn)動,可以調(diào)節(jié)此孔的大小。這就是光圈大小的來歷。
拓展內(nèi)容:
光圈怎么用?
大光圈適合拍攝人像或者靜物花卉,因為光圈越大景深越淺,更能夠凸出拍攝主題。我們看到的很多照片除了人物之外背景完全是模糊的,這就是大光圈鏡頭的功勞。
背景虛化的好處顯而易見,尤其是在為女孩子拍攝寫真的時候,可以借助背景虛化來將四周圍的雜物統(tǒng)統(tǒng)“抹掉”,僅僅只突出被拍攝的人物??梢哉f大光圈背景虛化是拍攝人像最基本的技巧。
相反的,小光圈更適合拍攝風(fēng)景,光圈越小景深越深。小光圈拍攝的照片每一處細節(jié)都很清晰,配合廣角鏡頭最適合拍攝風(fēng)光大片。
另外在拍攝光繪、星軌、流水等題材的時候,光圈應(yīng)該盡可能收小,同時借助三腳架延長曝光時間。有必要的話還需要加上濾鏡減少進光量。當然這些就屬于專業(yè)攝影的范圍了,本文就不再累述。
8. 光圈數(shù)值越大景深
光圈值f的數(shù)字越大表示光圈越小,而獲得的相片的景深越深(背景清晰、而層次分明),這就是利用小光圈特性使風(fēng)光照景物更清楚可見,而利用大光圈的景深淺,虛化背景,虛實的對比,讓被拍攝主體更突出,更加鮮明。就是利用相機鏡頭這一特性營造相片不同的效果。
9. 光圈大小 景深
光圈,通俗點講,就是鏡頭中間有一個可以控制通光量的小孔。
如果將這個孔開大,曝光時間一定,將會有更多的光到達底片(感光器)上。
相反,如果將孔開小,那么會減少到達底片上的光的量。
光圈一般用f值來表示。
比較常見的標準光圈值有f/1.0,f/1.4,f/2.0,f/2.8,f/4,f/5.6,f/8,f/11,f/16,f/22,數(shù)值越小,光圈越大。每一檔是上一檔通光量的1/2。當然,除了這些標準光圈外,還有一些非標準光圈,比如f/3.5,其大小介于f/2.8到f/4之間。
在使用上,當你縮小一檔光圈,比如從f/2.0縮小到f/2.8,那么為了使到達感光器的光的量一樣,必須延長一倍的曝光時間。比如,由1/60s延長至1/30s。
再來說一下景深。
或許你觀查得足夠仔細,經(jīng)常會發(fā)現(xiàn)有一些照片,拍攝的主體非常清晰,但背景一片模糊。這樣的照片,景深就比較小。而還有一些照片,前景和背景都非常清晰,那么此時景深就比較大。
一般來說,景深與三個因素有關(guān):
1、光圈的大小。光圈越大,景深越淺。
2、對焦距離。對焦距離越近,景深越淺。
3、鏡頭焦段。鏡頭焦段越長,景深越淺。
由于單反相機是通過鏡頭來取景的。當你使用取景窗的時候,為保證有足夠的亮度使你能夠看清取景窗中的景物,那么鏡頭的孔徑是開到最大的。
而前面講過,當鏡頭的光圈開到最大時,景深也就越淺。此時你在取景窗中所看到的效果,就與實際拍攝出來的照片有差異。為了進一步檢查實際拍攝中的構(gòu)圖情況,可以按一下景深預(yù)覽鍵,此時鏡頭的光圈會縮小到你所設(shè)定的光圈值上。此時,你在取景窗中看到的情況,有可能是變得比較暗一些,但背景可能會更清楚一些(因為光圈縮小了,景深變大了)。
10. 光圈大,景深小,光圈小,景深大
光圈是一組葉片組成的近似于圓形的東東,作用有以下幾條:
1、控制光通量:光圈大(F1.4)則進光多,弱光環(huán)境下能保證更高的快門速度;反之,光圈越小(F22)則越少。
2、控制景深:光圈越大景深越淺(也就是常說的背景虛化的比較好);光圈越小,前后景就越清晰(風(fēng)景照常用小光圈,如F11~F16)。
3、在閃光攝影中,光圈還能控制閃光燈和環(huán)境光的光比。環(huán)境光用快門控制,閃光量用光圈控制。
景深:焦平面前后的清晰范圍。
調(diào)節(jié)方法:
1、單反和帶手動功能的DC:撥到光圈優(yōu)先模式(A或AV),然后撥動機身上的撥輪;
2、手動鏡頭:直接轉(zhuǎn)動機頭上的光圈環(huán);
3、部分全自動DC無法調(diào)節(jié)光圈,只能相機自己根據(jù)當時的場景自動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