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樂器拍的那個叫什么
音樂拍點,是指強(qiáng)拍和弱拍的組合規(guī)律,具體是指在樂譜中每一小節(jié)的音符總長度,常見的有2/4,3/4,4/4,6/8拍。
每小節(jié)的長度是固定的,比如3/4拍是4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jié)3拍,也就是說可以有3個4分音符,或者6個8分音符。
一首樂曲的節(jié)拍是作曲時就固定的,不會改變。
2. 什么樂器是用來拍的
镲
這是一種中國打擊樂器,即小鈸?;蚍Q镲子、鉸子等。中國民間常用類型一般為黃銅镲和鐵镲兩種。因為镲是無固定音高樂器,所以 總的來說小镲聲音最高其次是中镲,大镲的聲音是最低的。
镲,漢、蒙古、藏、侗、傣等各民族互擊體鳴樂器。又稱水镲、小水镲、镲鍋。流行于全國各地。
3. 拍的樂器叫什么名字
非洲鼓
非洲鼓,是一個俗稱,通常指的是來自西非的Djembe(金貝鼓,堅貝鼓),是西非曼丁文化的代表性樂器。傳統(tǒng)上,Djembe是徒手演奏,主要有低、中、高三個音,而且需要和Dunun(墩墩鼓)配合,演奏與特定生活場景相關(guān)的鼓曲,來給舞者和歌手伴奏?,F(xiàn)在Djembe已經(jīng)傳播到世界各地,在不同的音樂、培訓(xùn)領(lǐng)域發(fā)揮著它獨特的價值。
4. 拍打的樂器叫什么
你好,這個叫銅擦、銅擦兒、銅拔....等,一般用在農(nóng)村紅白喜事的喇叭匠的樂器之一
5. 兩手拍的樂器叫什么名字
是碰鈴,古代稱鈴鈸。滿、蒙古、藏、納西、漢等族互擊體鳴樂器。藏語稱丁夏。因流傳地區(qū)的不同,在民間又有撞鈴、雙磬、聲聲、水水等名稱,陜西則稱甩子,也有簡稱為鈴的。流行于全國各地。歷史悠久,南北朝時(386年—589年)已在我國流傳。
在敦煌千佛洞的北魏(386年—556年) 壁畫中,北魏云崗石窟和司馬金龍墓門石雕中也有演奏碰鈴的伎樂人形象。
唐代貞元年間 (785年—804年)驃國(今緬甸)來我國獻(xiàn)樂,稱其為鈴鈸。
6. 放在地上拍的樂器叫什么
一個是吃飯的容器,一個是打擊的樂器。
缽盂:盛飯菜的食器,多用于佛教徒化緣之用,多為銅、鐵等材質(zhì),可在誦經(jīng)時敲擊。
磬:本意是一種打擊樂器,用石或玉制成,形狀像曲尺。單個使用的叫特磬,成組使用的叫編磬;后來又指寺院中和尚念經(jīng)時所敲打的銅鑄的法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