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分享一下經驗:
M檔很多時候被認為從攝影入門到專業(yè)的第一步的轉變。M檔也成為了擋在新手朋友面前的第一座大山,雖然很多書籍教程都寫得很清楚M檔如何用,老法師也告訴你M檔很簡單。實際情況下,確實很多人用不好,那么這是為什么呢? M檔顧名思義就是手動檔。手動多難啊,不會調整。如果在膠片時代,確實學習使用起來有點困難。但隨著科技的大進步到數碼時代之后,M檔幾乎也可以當成自動的來用了,不信?我慢慢教你啊。
M檔說是手動調整,本質就是去調整曝光三要素(光圈、快門、ISO)。這么一說是不是又感覺很復雜了?如果我們一個個擊破就會簡單很多。首當其沖的就是光圈。我們都知道光圈主要影響是兩方面,一則是通光量、另一則是景深。根據拍攝需要,調整光圈。比方說,我們拍攝人像,想要人景分離,背景模糊一些。那么就要調整到大光圈,又比如我們拍攝風光,想要前中后景一樣清晰,那么就要選擇小光圈了。再智能的相機也判斷不了你拍攝的是什么內容,自然計算不到你想要的景深,所以光圈還得自己調整。
下一步就是快門了,快門一般人的認知都是控制時間來決定曝光。其實除了這個,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必須要考慮進去,那就是被拍攝的主體是否在運動,快門需要定格主體瞬間。比如你拍攝的靜止的主體,那么1/100s和幾秒都差別不大。但是重點來了,如果拍攝的是運動中主體,比如天上的鳥、路上的車,運動的人。那么就必須1/500s,甚至1/2000s的快門。被拍攝主體的運動快門決定了快門速度。關于快門還有兩個冷知識要注意的:1、要注意安全快門的問題??扉T速度如果太低,是無法手持端的穩(wěn)的,很容易造成畫面模糊了。2、有些題材創(chuàng)作,需要長曝。比如把瀑布拍的超有質感,比如拍出夜景車流的軌跡。這些要有意把曝光時間變長。所以快門速度的抉擇也是要根據你所要拍攝需要決定的。
說完了光圈快門,就剩下了一個iso了。iso就是我們常說的感光度。在光圈快門固定不變的情況下,iso越高,畫面越亮,但是噪點可能越多。因為光圈有極限,快門也會被局限,那么手動設置iso就顯得很有必要了。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夜晚運動的人像,既要是大光圈,又不能太慢的快門速度,要保證足夠的曝光和定格人物,就只能調高iso了。其實等你真正領悟了這些,是完全可以小小的偷一下懶了,就是可以把ISO設置成自動。讓相機自己去計算控制吧。當然最好給iso自動加一個上限,別太高了。
如果你是單反相機,取景器里面有曝光指示標尺,你可以根據游標來調整。如果你是微單相機,具備EVF就更方便了,電子取景器所見即所得,直接邊看邊調整??赐赀@些,有沒有學會怎么用M檔呢?
感謝邀請,的“M”檔也叫全手動檔,下面分享一下我的使用心得,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什么是M檔?
M檔即全手動檔,在使用這個拍攝模式拍攝時,你需要手動調整光圈,快門,感光度。下面簡單給大家介紹一下。
二,快門速度
快門速度的主要作用是控制光線進入相機時間的長短??扉T速度越慢,曝光時間越長,照片越亮??扉T速度越快,曝光時間越短,照片越亮。
另外,不同的快門速度還能拍出不同的效果。慢速的快門能拍出物體運動的軌跡,比如:如絲狀般的流水,光軌,鏡面一樣的湖面等等??焖倏扉T能記錄運動的瞬間,把運動的物體拍攝清楚。
三,光圈
光圈決定著相機進光量的多少,光圈越大,進光量越多,照片越亮。光圈越小,進光量越少,照片越暗。
另外,光圈大小還影響著照片的景深。光圈越大,景深越淺,光圈越小,景深越深。
四,感光度
感光度指相機對光線的敏感程度。感光度越大,照片就越亮,感光度越小,照片越暗。
另外,感光度大小還影響著照片的噪點。感光度越大,照片的噪點越多,畫質越差。感光度越小,照片噪點越少,畫質越好。
五,使用M檔
當你了解了上面這些參數的特點,對畫面的影響后。那么你在使用M檔拍攝時就要手動來調整這些參數,拍出自己想要的照片。
因為全手動模式所有東西都要手動來操作,所以全手動模式幾乎適合所有拍攝題材。但是適合拍攝并不等于最佳,大家在使用全手動模式時目的要明確,給大家總結了幾個比較適合用全手動模式拍攝的場景:
①環(huán)境條件極端,使用光圈優(yōu)先或者快門優(yōu)先模式無法滿足需要時,比如:需要曝光30秒這種情況。
②拍某個物體,需要參照別人的曝光參數時。
③當在拍攝某個場景時,已經用別的拍攝模式獲得正確的曝光,需要固定下來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