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湛江古裝攝影
1、天寧寺天寧禪寺位於廣東省湛江市雷州市雷城鎮(zhèn)西湖大道5號,古稱“報恩寺”,亦稱“天寧萬壽禪寺”,開山祖師岫公(有旭)創(chuàng)建於唐代宗大歷五年(770年),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是雷州第一古剎。本寺依山而筑,坐北朝南,左輔城關,右瞰西湖,叢林幽靜,山環(huán)水繞,風景優(yōu)雅。與曲江之南華寺、乳源之云門寺并稱唐代嶺南名剎。
2、上林寺上林寺位于廣東省湛江市霞山區(qū)黎湛鐵路南站的南山村,康熙乙亥年(1695年)八月南山村吳涵山居士創(chuàng)建,為三進四合院,頭二進供奉伽藍,後進大殿供奉三寶佛以及觀音菩薩、地藏菩薩、準提菩薩。當時寺宇前後都是天然森林,故名上林寺。
3、高山寺雷州高山寺是名揚遐邇的南國名勝古剎,背枕巍巍高山,案朝萬頃良田, 面臨滔滔南海,規(guī)模宏偉,氣勢非凡,風景清幽,海內外香客、游人慕名登山禮佛觀光,總是摩肩接轄,絡繹不絕。高山寺始建于宋朝末年,重修于清朝順治甲申年(1644年)
4、福壽山玉佛寺福壽山玉佛寺,原名“福壽山庵”,位于廣東省湛江市赤坎區(qū)新太路,原為三進四合院式結構。該庵舊址原在遂溪縣城,名“蓮花庵”,后遷至此處,始建于1931年,1987年重修,1990年重光
5、清涼寺清涼寺,又名清涼禪院,位于廣東省湛江市,創(chuàng)建于一九二九年。清涼寺是湛江市能開壇傳戒發(fā)牒的寺院之一,到一九四九年止已先后七次開壇傳戒,受戒僧尼二眾遍及國內外。清涼寺又以名僧講經說法和培育僧才而聞名。
6、楞嚴寺廣東省湛江市湖光巖風景區(qū)內的楞嚴寺經近年擴建修整,重現風采。寺堂結構平衡、深邃、嚴整統(tǒng)一,磚瓦木石所造的飛檐、門樓、臺閣無不體現東方古典建筑文化的神韻。據志書載:湖光巖曾有陷湖、凈湖之稱。湖邊楞嚴寺在隋代名曰“靈惠侯祠”,北宋靖康七年(1126年),有一位“擢拔流俗,足不入城市”的僧人孫琮,在此結草為庵,借白云巖洞為佛堂,供奉如來三寶佛,取名“白云禪庵”。
7、玉泉寺遂溪玉泉寺原名石泉寺,位于廣東省湛江市遂溪縣黃略鎮(zhèn)茅村村委會田墩山。該寺始建于明朝崇禎年間,是少林祖庭,十五世萬松嗣福裕禪師七十字派中第十六道字派,釋道偉的首徒上慶下浮大師興建。交通四通八達,座落于325國道遂湛公路和廣湛高速公路、渝湛高速公路及粵海高速公路交匯點出入口旁,距遂溪縣城和湛江市區(qū)均5公里,靠近東坡荔園度假村。
8、華捍寺華捍寺俗稱北門宮。位于廣東省湛江市徐聞縣故城北門外,現徐聞第三小學校址內。始建于明崇禎三年(1630年),經歷代修葺,曾為一座頗具規(guī)模的四合院式古寺,坐北向南,有山門、庭院、前后兩殿及兩廂齋堂等。因年久失修,現僅存后殿一座三開間和東西兩翼的套間及殿前兩側的齋堂,廟宇舊殘。寺前有華捍井,泉源盛大,味道清甘,天旱時仍可足供城內外提汲。1986年后重建。
2. 湛江拍寫真
雷州的風俗文化介紹如下
1、雷州民歌
雷州歌是廣東省四大方言歌之一,是雷州半島的民歌。雷州歌廣布于雷州半島10個縣(市)區(qū)以及歷史上雷州人所遷往的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國家的雷州華(僑)人中。
雷州半島建制于秦朝,屬象郡。當時是少數民族百越人居住,東晉時閩南漢人開始遷來雷州半島。雷州半島現在大多數居民是閩南先民的后裔,雷州方言就是閩南語系的雷州語支,閩南民歌傳入雷州半島后,跟土著文化及周鄰文化、外來文化的長期交融,已逐步形成了一種既古老又新穎的獨特雷州民歌。
2、民間藝術“舞鷹雄”
舞鷹雄流傳于廉江市的良垌、安鋪、橫山等鎮(zhèn)。廉江始建于唐高祖武德五年,舊稱石城縣,現為廣東省湛江市轄縣級市,總面積2800多平方公里,人口150多萬。
清朝咸豐年間,新華兩家灘圩一帶就有了舞鷹雄活動。至民國初年,電白人李季虎來兩家灘設館授武時,舞鷹雄已有較高的表演技藝;傳至梁應清、梁卓錦時,仍只能在地面表演;到了梁榮章、梁寶琛,創(chuàng)造出能在4—6米高的木桿上表演,大大增加了高難技巧。既有較強的觀賞性,又保留著濃厚的民間習俗。
廉江市竹園村舞鷹雄經過一百多年的承傳與發(fā)展,表演藝術日臻成熟。1988年、1989年,竹園村舞鷹雄隊先后參加了廣東省首屆和第二屆民間歡樂節(jié);2006年2月,參加廣東省民間藝術匯演暨云浮南江文化藝術節(jié)演出獲得金獎;2006年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
3、雷州石狗
狗能鎮(zhèn)魔驅妖、祛邪消災,能司風雨、賜財福、添丁壽、主功名、主正義等等。因此,雷州人有給小孩取名“昵狗”、“狗仔”、“狗生”、“狗?!?,并讓其戴“狗仔帽”、穿“狗弄衫”(類似馬甲)的習俗。城鄉(xiāng)還普遍在門口、巷口、村口、路口、井口、河口、廟前、墓前祀立石狗,逢年過節(jié),初一、十五或遇有紅白喜事時加以拜奉。
雷州市的石狗文物分布密集,遺存豐富。全市已發(fā)現石狗近萬尊,雕刻年代從戰(zhàn)國時期至現代,石質為玄武巖。雷州石狗有一個龐大的“家族”,“成員”的臉譜各異,造型藝術林林總總,有臥相、蹲相、坐相,表現手法有寫真、抽象、擬人、夸張等。大部分石刻均伴有銅錢、石鼓、八卦、帥印、烏蛇、繡球、船錨、魚網、小狗、領帶、螺鈿、辮子等附加雕刻及紋飾,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及鄉(xiāng)土氣息。
4、觀賞藝術“爬刀梯”
“爬刀梯”又叫上刀山,是一種古老的民族民俗活動,旨在驅邪消災,祈福平安?!芭赖短荨绷鱾髟谡拷新檎聟^(qū)太平鎮(zhèn)麒麟村。
麒麟村位于雷州半島東北部,距湛江市區(qū)33公里,瀕臨通明海灣下游東岸。明代末年先祖雷州都司陳大綸便在此地建村居住。建廟奉祀張興武侯帥,每年農歷二月十一、十二為年例,這種“年例”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其主要內容有游神、走轎、爬刀梯、過火海等。其中“爬刀梯”是一種獨特的項目,即在平地上豎起高18米的對稱木梯,36把鋒利閃亮的鋼刀分別斜綁木梯兩側,謂之“刀梯”。光腳裸掌的表演者在歡快的嗩吶、鑼鼓和鞭炮聲中,手抓刀刃,腳踩青鋒,一步步攀登上刀梯頂部。鋼刀鋒利無比,而表演者卻手腳絲毫無損。這是一種獨具特色的活動。
“爬刀梯”是當地民眾祭祀儀式中莊嚴神圣的內容之一,充分表現雷州人民祭祀祖先時心靈的虔誠和感情的真摯。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fā)展,“爬刀梯”成為一項扣人心弦、引人入勝的觀賞性藝術,當地民眾每年都把這項活動搞得熱烈、隆重、精彩,遠近聞名,備受雷州人民喜愛。
3. 湛江拍攝公司
電影有紅海行動。海邊就在吳川拍的。連續(xù)劇有《隱秘的角落》取景點有赤坎,霞山碼頭等等
4. 湛江哪里有拍古裝照
林奮是廣東省湛江市實驗雷劇團團長,國家一級演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992年進京演出現代戲《抓鬮村長》獲得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2001年12月,林奮二度晉京演出古裝雷劇《梁紅玉掛帥》,2002年榮獲第十九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另外林奮老師還演過《嶺南圣母》,《宮墻柳》,《生死帳》,《貂蟬》等等很多劇目。
5. 湛江古攝影婚紗攝影
湛江海灣大橋全長3981米,主橋長840米
湛江海灣大橋(Zhanjiang Bay Bridge)是中國廣東省湛江市境內一座連接坡頭區(qū)與霞山區(qū)的跨海大橋,位于越麻斜海灣之上,為廣東省道S373線的組成部分。
湛江海灣大橋于1992年立項;于2003年7月30日動工建設;于2006年12月30日竣工通車。
湛江海灣大橋東起海川快線、西至樂山大道;線路全長3981米,主橋長840米;橋面為雙向四車道一級公路,設計速度80千米/小時;項目總投資約12億元。
6. 湛江古裝戲曲寫真照
湛江藝術學校是綜合類藝術中專學校,不是大學。
湛江藝術學校創(chuàng)建于1959年,始稱"湛江專區(qū)藝術學校",1962年更名為"廣東粵劇學校湛江分校",1973年改為"湛江地區(qū)戲劇學校",1983年易名為"湛江戲劇學校",1986年定現名為"湛江藝術學校"。校園占地面積4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3萬平方米。
7. 湛江古裝藝術攝影
第一是媽祖(又稱婆奶)。由于湛江地區(qū)大部分人是從福建閩南遷來,而且很多族譜上明確寫著是“莆田”。而媽祖林默娘也是北宋時期的莆田人,所以湛江民間對媽祖的信仰非常普遍。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湛江海岸線長,漁民出海前都有致祭媽祖,祈求平安豐收,基本上每條漁村都有天后宮或媽祖廟,我村里也有,去年還重修了,村民很虔誠的拿著雞和燒豬去拜。每年農歷三月二十三是媽祖生日,很多條村都要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
劉濤飾演的劇集《媽祖》
第二是關公,也就是三國中的關羽。湛江有很多關帝廟、武帝廟,我們村就叫“武帝廟”,麻章東岸村還有盛大的“關公磨刀節(jié)”。對關公的崇拜,源自軍隊和習武之人,關公是他們驅邪保平安的“武神”。而湛江的福建移民的祖先很多是軍伍出身,所以將對關公的崇拜也傳承給后人了。
第三是康王(又稱康公康皇)。關于康王是誰?其實是有一定爭議的,有人說是南宋的開國皇帝趙構,理由是他有個封號是康王。但我不認可這種說法,皇帝的神位在古代是很特別的,不可能與民間的人神混淆,而且宋朝已滅,在后朝對前朝的皇帝進行膜拜,不太合理。經過多位專家分析,大多認為康王是北宋時的抗遼將領康保裔。他在抗擊契丹的戰(zhàn)斗中英勇捐軀,后來被封為“威濟善利孚應英烈王”,并且號召全國人民供奉他為神。后來,這種民俗再由南宋大遷移時帶到了粵西,并加以一定的放大,使得康王成為家庭的保護神,農村很多地方都建有康皇廟。我村就有“康班廟”,班公據說是康王的手下。麻章舊縣的儺舞中的五個主角,都是康王的下屬。
第四是冼夫人。由于湛江是一個多地域文化地區(qū),高州文化對湛江也影響較深。湛江也有不少“洗太廟”。冼夫人,又稱冼太夫人,廣東高涼人氏(今茂名市電白區(qū)電城鎮(zhèn)山兜村人),出生于公元512年南北朝,經歷了梁、陳、隋三個朝代,一生致力于國家統(tǒng)一和民族團結,為嶺南地區(qū)的社會穩(wěn)定和經濟發(fā)展作出了巨大貢獻,是嶺南地區(qū)杰出的俚人領袖,后世尊稱“嶺南圣母”。湛江多處都有冼夫人廟,如霞山的特呈島上,居然有近十座“冼太廟”。冼夫人對??诘挠绊懸埠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