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全食的現(xiàn)象
7月22日,本世紀最壯觀、時間最長的一場日全食天文奇觀將出現(xiàn);屆時將吸引眾多的市民注目觀賞。市天文科普教育協(xié)會理事長吳志倫教授昨日特別提醒,市民在觀賞日全食時,一定要選擇好正確安全的觀測方式,而即使觀測方法正確,連續(xù)觀看也不宜超過一分鐘,否則極易給眼睛帶來永久傷害。
六種錯誤觀測方式
1.不少人認為可使用墨鏡或太陽鏡觀賞,這其實是最危險的觀測日全食方法之一,墨鏡或太陽鏡不是專門為觀測日全食設(shè)計,直接用其觀測日全食一樣會傷害眼睛;2.使用曝光過的相片底片觀測,會由于底片制作水平不一樣,底片曝光程度不一樣,不能完全保證觀測安全;3.蠟燭熏黑玻璃這種土方法,由于熏黑程度、玻璃片厚薄等不均勻的問題,不能完全保證觀測安全;4.使用X光底片,不能有效過濾紫外線和紅外線,也不安全;5.有人將倒入墨汁的水用于觀測,盡管水已變成了黑的背景,但仍然會將較多的太陽光反射到觀測者眼中,且觀賞效果較差。
6.用軟盤磁芯觀測,紫外線強度依然很大,容易傷眼。
六種正確觀測方式
1.用電焊護目鏡看。電焊護目鏡本就是在強光下保護眼睛的,用它直接看太陽就可以;2.小孔成像法。兩張白紙,一張白紙上穿一個整齊的圓形小孔,一張對著太陽,一張放在小孔后面,讓太陽光通過小孔在另一張白紙上成像;3.樹蔭觀察法。在日食的時候,樹蔭的縫隙就會成為天然的小孔,在樹蔭底下的小亮點都是太陽的小孔成像;4.用日食眼鏡看。市場上很多日全食專用觀測眼鏡出售,但一定要注意選擇質(zhì)量好的正規(guī)產(chǎn)品;5.望遠鏡投影法。千萬不要拿著望遠鏡直接看太陽,如果用望遠鏡直接看太陽,一定要用濾光鏡;6.用照相機看。如果沒有濾光片,直接從取景框中觀察日食也會傷害眼睛,千萬不要嘗試。
相關(guān)
拍日全食 鏡頭需濾光
7月22日的日全食美景,不僅是普通市民觀賞的對象,更是眾多攝影愛好者們拍攝珍貴天文奇觀素材的絕佳機會。為了讓大家能更好的拍攝到自己滿意的日全食畫面,記者昨日專門請教了市攝影家協(xié)會專家周科佩,他為攝影愛好者提供了專業(yè)的拍攝指導(dǎo)。
周科佩表示,天文攝影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用相機直接拍攝。許多照相機的長焦端都可以拍到較大的太陽圖像,那么在非全食階段,只需要將濾光片罩在相機鏡頭前就可以輕松拍攝。至于全食階段,直接用相機對著太陽那里拍就行了。因日食開始和結(jié)束時太陽的位置會差異很大,取景時就要保證日食開始時太陽位于畫面左側(cè),日食結(jié)束時太陽位于畫面右側(cè),并且日食全程都能在畫面上。
有條件的朋友還可通過望遠鏡進行拍攝,拍攝時的望遠鏡最好安裝在具有電動跟蹤功能的赤道儀和三腳架上。基本方法有兩種:一是放大攝影法。直接用相機對著目鏡里的像拍照即可。二是直焦法。必須使用數(shù)碼單反相機,將相機的鏡頭拆掉后,再把望遠鏡的目鏡拿掉,然后將數(shù)碼單反的機身和望遠鏡的主鏡通過轉(zhuǎn)接環(huán)接到一起,相當于用望遠鏡直接當相機的鏡頭。直焦法最關(guān)鍵的裝置就是連接相機和望遠鏡的接環(huán)。這種接環(huán)在天文器材專營店可以買到。
此外,用攝像機加濾光片拍攝日食過程也是非常好的觀測手段。攝像機一般都能比較正確的自動對焦和設(shè)置曝光參數(shù)。實在不行,就改為手動設(shè)置曝光參數(shù),并手動對焦到無窮遠。由于視頻的拍攝是連續(xù)的,因此我們只需要開始拍攝,然后就可以不怎么管它了,只需要過一段時間調(diào)整一下攝像機的方位以保持太陽在畫面中。
二、在樹蔭下拍照使用多大光圈
以陽光下拍攝光圈作參考,開大1~2檔。
三、什么叫18度灰點
你可以在自己拍攝的所有的圖片中選擇一個標準灰點點擊,軟件會以此灰點作標準,自動調(diào)節(jié)整張照片RGB值,以使照片的色彩達到和諧統(tǒng)一。如果你的照片中沒有標準的灰點,還可以借助柯達的標準灰板。如果沒有灰卡,找一個裝柯達負片膠卷的塑料桶的蓋子,這個蓋子是絕對的18度灰。
復(fù)色光通過某種媒質(zhì)被分解成單一波長的色光的現(xiàn)象,就叫作色散。原理是--當復(fù)色光(白光)進入某種媒質(zhì)時,它要產(chǎn)生...出射時再一次被折射后,其傳播方向偏移的差距就更大了,這就是色散現(xiàn)象。拍照產(chǎn)生的相片的色散就是照片的色散。
四、如何拍好白云 、日落
另外拍藍天白云在測光的時候一般得到的曝光都會偏高!所以可以適當加曝光,對焦的時候盡量對天空較暗的地方。(表現(xiàn)云白,不過藍天就不會那么藍了?。p曝光藍天藍但云不會太白了,所以建議使用CPL)在拍落日的時候,想拍出紅紅的效果一定要降曝光!(我一般減兩檔曝光)夕陽的時候太陽的顏色是暖色,如果曝光過度,太陽的顏色就不會太紅太暖了。減曝光同時可以配合拍水的倒影、或者近處樹枝的剪影。
自然光拍人像,一般建議在陰天或者是漫反射不強的樹蔭下面!這樣的人像片子光線柔和,特別在拍PLMM的時候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不僅適合初學(xué)者,而且大多數(shù)攝影師也在這么用。不過樹蔭下一定要注意臉部千萬別拍花了!拍人像的時候禁忌在正午的陽光下,或者在光線特別強(漫反射光很強)的時候!一方面人睜不開眼睛,另一方面這樣拍出來的照片顯得灰白,或者有很難看的影子。多學(xué)習(xí)一下,拍攝藍天白云的時候需要配一塊偏振鏡,這樣可以使天顯得更藍。
拍攝晚霞、落日的器材準備。一般來說,最好準備兩架單反相機,長短定焦或者變焦鏡頭各兩只,穩(wěn)固的三腳架兩個、快門線兩根和測光表一塊。在能夠預(yù)見可能會出現(xiàn)美麗的晚霞時,要選擇好地點,提前架設(shè)好兩架相機,一架裝短焦距鏡頭,另一架配長焦距鏡頭。短焦鏡頭拍攝寬廣的畫面,長焦鏡頭拍攝局部美景,用以放大、突出某個主體。這樣準備的理由是:日落時分晚霞瞬息萬變,而且,美麗晚霞出現(xiàn)的時間往往短暫到僅有幾分鐘,必須搶拍。
把握好拍攝的時間:日落前半小時就要到達拍攝點,提前架設(shè)好攝影器材。拍攝晚霞不能像拍攝日出那樣能以前一天日出的時間為基數(shù)。美麗晚霞的出現(xiàn)有時候比較突然,能夠準確預(yù)見的時候不太多,因此需要提前做好充分準備,既有條不紊地操作、又要爭分奪秒的搶拍。拍攝時的注意事項:
1、選擇天氣、時間,利用好前景。選擇雨后天晴的日子,那時候空氣明凈極易出現(xiàn)美麗的晚霞。構(gòu)圖時選取最美麗漂亮的某一片晚霞,或者以晚霞和落日組成畫面;如需選擇前景的話,可選擇具有獨特風格的建筑物,如亭、臺、樓、榭,或者其他前景物體,如各種樹木、山水等等,但應(yīng)防止喧賓奪主。
2、根據(jù)具體情況取舍地平線。我們可以拍攝帶有地平線和前景的落日晚霞照片,使前景景物呈剪影或半剪影效果,也可拍攝只有晚霞和太陽的照片。在拍攝帶有地平線的照片時忌諱地平線傾斜。
3、采用不同的構(gòu)圖方式。拍攝晚霞、落日可以根據(jù)具體的拍攝地點和條件進行構(gòu)圖。有前景物體時,仍可使用傳統(tǒng)的構(gòu)圖方法和原則,例如,傳統(tǒng)的“黃金分割法”就符合人們的視覺習(xí)慣。倘若操作正確還能夠拍攝出意想不到的好片子。當然,也不要拘泥于某些固定的構(gòu)圖方式。
4、拍攝落日晚霞的測光。使用獨立測光表和機內(nèi)測光對著太陽與畫面邊緣的中間測光,以測得的曝光值作為曝光依據(jù)。也可以采用包圍曝光法,但須注意變換角度多拍攝幾張,以便今后選擇使用。
2、藍天白云總給人一種開闊的感覺,讓人不由自主地將心情放松下來。但藍天白云照片很難拍,第一難得遇上好天氣;再次就算遇上好天氣,拍出來的照片也總是不夠藍,成像不夠清晰明澄。下面就向大家介紹6個拍藍天白云的小秘技,讓你能夠拍出賞心悅目的“藍天白云”。一、善用道具 偏光鏡以及減光鏡(即灰鏡)或漸變灰鏡都是好幫手。前者可去掉雜光讓相片保持色彩高濃度,而且可以令天上的云更有立體感,后者減少光線進入,被免于光線最強的時候拍攝時出現(xiàn)過曝的情況。二、調(diào)節(jié)最適當?shù)陌灼胶?由于色彩為拍攝藍天白云其中最重要的原素之一,我們必須掌握準確相片色彩,故拍攝時我們需要留意色溫。一般數(shù)碼單鏡反光機內(nèi)預(yù)設(shè)之“日光”白平衡,可反映比較接近實景原色,反映藍天白云的色彩。三、順光拍攝 選擇合適的拍照時間及方向。最好是順光拍攝,何謂順光,順光拍攝就是指光線照射的方向與照相機拍攝方向一致。例如太陽在東方,就應(yīng)該向西方拍攝。由于被攝的景物受陽光的直接照射,陰影會在物體的后面,所以畫面往往比較明亮,但要留意的順光拍攝,攝影者的影子也很容易被拍下,因為要多加留意。四、鏡頭選擇 建議初學(xué)者使用廣角鏡頭拍攝藍天白云,比較容易突顯天空的遼闊感覺。這不僅規(guī)限于拍攝藍天主題,基本上如果想拍攝到大自然的壯麗景觀也能使用廣角鏡頭。五、相機設(shè)定 一如拍攝風景,要避免景物受淺景深影響,可以使用小光圈(約F8-F11,視乎陽光順逆強度而定),并把對焦設(shè)定為無限遠。六、后制 輕微加強色彩濃度(Saturation)、對比,都能令相片更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