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尼康單反鏡頭18-200二代鏡頭怎么樣
尼康18-200更好些,原因如下: 1、從功能上看 尼康18-200比尼康18-140的焦距更長,可以把更遠處地方的物體放大拍照,因此前者是比較好的選擇。
2、從成像效果看 尼康18-200比尼康18-140成像效果色彩稍濃郁一點。成像對像邊緣銳度略差于尼康18-140,但整體還是略勝一籌。3、從鏡頭本身來看 尼康18-140是塑料鏡筒,尼康18-200的鏡筒是金屬的,做功更加好一些。2. 尼康28-200鏡頭怎么樣
騰龍的28-200 2.8 到5.6,尼康的24-200 4到6.3。二者相比,廣角端騰龍比尼康少了4mm,光圈上騰龍比尼康大了一檔。都是天涯鏡,價格騰龍略低,好象尼康鏡頭的畫質好一些。
3. 尼康鏡頭18—200主要參數
N0RMAL/ACTIVE是防抖功能設置開關; 1、設置normal,是指一般手持情況下的防抖模式; 2、設置active,是指在動蕩的車廂內的防抖模式; 目前推出過具有光學防抖功能的數碼相機的廠家有:佳能、尼康、奧林巴斯、柯尼卡美能達、松下和適馬。 實現防抖功能的方法多種多樣,在傳統攝影器材中,只有光學防抖一種,數碼攝影、攝像器材中還開發(fā)了數碼防抖功能。
4. 尼康18-200與18-300鏡頭哪個好
尼康18-300全稱“尼康AF-S DX NIKKOR 18-300mm f/3.5-5.6G ED VR”,尼康28-300全稱“尼康AF-S 28-300mm f/3.5-5.6G ED VR”,單從鏡頭全程上就能看出來這兩只鏡頭的最大區(qū)別了,18-300是APS-C畫幅鏡頭,28-300是全幅鏡頭。
18-300和28-300在各自畫幅中都充當“一鏡走天涯”的角色,在全幅中28-300的優(yōu)勢還是很明顯的,28mm的廣角端,300mm的長焦端,還有VR防抖。28-300我用過幾次,感受就是有了這只頭還真是“一鏡走天涯”,800g的重量也不是很重,全幅中28-300在變焦率上還沒有對手,一句話:28-300還是對得起5500元左右的售價的。他的缺點就是畫質了,樣樣通就是樣樣松,您要是追求的畫質話就不建議入這支鏡頭了。
18-300我只在相機店用過樣品頭,感覺就是除了手感更重外,拍出的片子感覺和18-200沒什么區(qū)別。主要是18-300售價在6000以上,18-200則3800就能拿下,2200元的差價去買100mm焦距我覺得很不值。
如果您是全畫幅相機,18-300是不能考慮了,得選全畫幅鏡頭28-300;如果您是APS-C畫幅,我的推薦是18-200,18-300的性價比不是很高。
5. 尼康70-200鏡頭二代
正好兩個都有。70-200是絕對的戶外主力人像鏡頭,基本上是人能夠手持長時間跟拍的極限重量了,拍人非常舒服,既不累,也達到了高性能高畫質的平衡;對焦又快又準基本上抬手就是一張;內變內對,有一定防塵防濕氣能力。200-500基本不能長時間手持,最大的問題是重,是真的重,舉起放下幾十次肩周炎就犯了;光圈也沒有大到可以隨心所欲拍舞臺的地步,也不知道這種焦段可不可以用自動閃燈(我好像記得sb910自動模式最遠到200mm,這一條不確定);對焦有些猶豫,感覺跟不上思路,但是也不會比D頭要差,屬于可用范疇;因為有防抖,身體狀態(tài)好的時候手持拍月亮還行(這個題材每年拍一次就夠了),而且全世界攝影師拍的月亮都一樣,也不知道拍這個題材樂趣在哪里;拍人像有點奇怪,距離模特二十米,沒有對講機拍不成,長焦的枕型畸變還是比較明顯的,正面人像招風耳有點突兀,至于拍鳥什么的還沒嘗試過,想必應該不錯;內對外變,長焦端會伸出來一截,手持更艱難了。之前有個小哥教我一招,用長焦的時候如果手抖可以一只手去扶遮光罩處,利用三角形穩(wěn)定原理可以再提升一檔防抖。這個技巧用在70-200上簡直是絕配,但是沒辦法用到200-500上,因為真的是太長了正常人做不到這個姿勢。
6. 尼康18-200二代鏡頭評測
能和全畫幅機器比畫質的D7200隨隨便便把200D這種玩具機吊起來打 只是,18-200這種鏡頭,對畫質的降低是非常顯著的,好馬還需配好鞍